热点积累Day2:“双减"政策
来源: | 作者:晓玲 | 发布时间: 2023-07-18 | 266 次浏览 | 分享到:
K12教培行业产生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 焦虑性的广告,让家长们盲目追崇,最终让教 育变成拔苗助长的比赛。
看到别人家孩子写作业,你家孩子在看电视, 你能不着急吗?

“双减"政策

K12教培行业产生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 焦虑性的广告,让家长们盲目追崇,最终让教 育变成拔苗助长的比赛。

看到别人家孩子写作业,你家孩子在看电视, 你能不着急吗?看到别人家孩子上这个辅导 班,上那个培训班,你家孩子什么班也不上你 不着急吗?于是,家长勒紧裤腰带给孩子上各 种培训班。

此次《双减》政策,面向的就是学生的作业负 担,面对的就是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这是两 座沉重地压在学生和家长的头上,让大家喘不 过气来的“大山”。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 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各地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 监管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 小学生留作业,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前期的这些举措都为'双减'做了铺垫和尝试。近 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更是对学科类教培机构的进一步规范和治理。

这一被简称为“双减”的方案,应声落地,不折不扣,全面施行,意在猛药去疴,彻底扭转“课上减课下补、面上减私下补"的现象,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一、政策文件的概括与解读


1、"双减“政策,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的作业负担,二是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1)工作目标: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2)两个目的: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健康成长。

(3)三个具体措施: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2、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 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 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 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 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3、“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 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4、部分内容解读:

(1)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再想进入K12教育培训行业分一杯羹的人,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2) 所有现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可以不宣布倒闭,建议让教育机构转型成公益组织,如果你愿意无偿给大家上课,国家不拦着)

(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 市公司不得从事学科类培训;(意味着可以给已经上市的大佬们一次转型的机会)

(4)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想钻的空子国家早就提前想好办法提前给你堵死了,也意味着陪伴我们几十年的剑桥英语等各类国外课程可能会逐渐消失…)

(5)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 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这条最狠,基本上80%以上的培训机构可以 直接宣告“死亡”)

(6)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意见》提出,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 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 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 性、惩罚性作业。

往后作业的形式可能会变得多种多样,这需要 各任课老师自行设计、自行创新,确保每份作 业的布置都是有理有据的,不是无效、机械、 重复、惩罚的。当然,那种“写错一个字就罚 写一百遍”的现象将消亡。

(7)强化教师职责:《意见》要求,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学校内就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同时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及时做好反馈,认真分析学情,不得出现让学生自批自改的形式。

也就是说,上课让同桌互相交换作业,大家一 起批改,老师不用集中批改的现象将再也不复 存在。

(8)减轻家长负担:《意见》要求,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的负担。

大家都会有家长每天晚上给孩子检查作业的经历,这减少了老师很多的工作量,不懂的问题、错题,家长都已经给讲过一遍了,但是也许会造成这个孩子没有任何学业的假象。这个 政策的出台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脱离老师+家长,双检查的模式了。

(9)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课后服务时间内,需要由负责课后服务的老师组织写课后作业和答疑,同时,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科 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

这对日后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变高,备课的范围增加。老师不仅仅需要讲好每一节课,还要提升个人情操、扩展自身视野,提倡终身学习。


二、关于“双减''政策的落实问题


1、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一些学校还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 乐时间,“双减”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 理的作业负担。一是减少作业总量。


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 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 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


二是提高作业质量。

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 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是强化教师职责。

通过教师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四是减轻家长负担。

2、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 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 负、校外增负",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 热点问题。

学校幵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 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 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是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 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二是満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既可以通过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 业,又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 与答疑,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 间。

另外,通过幵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 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 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课后服务通过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 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 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提供服务,并充分发挥 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享 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

四是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通过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使学校师 资得到充足保障。通过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 员的补助,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 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

3、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存在的问题:

—是规模总量庞大

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 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 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 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不仅增加 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还会扰乱学校 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是违法违规情况突出。

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屡 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 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 机构倒闭、卷款跑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 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

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展开“烧钱”大 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 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 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

(2)对策:

—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

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

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

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

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

4、学科类教培机构即将陷入“寒冬",未来又 该何去何从?

教培机构一定要加快转型步伐。可以从学科类培训向素质培训转变,为全民素质教育提升助力。

教培机构可以拓展职业技能培训业务,也可以和中小学校合作,以公益的形式为学校提供课 后服务,既解决孩子托管问题,又能够提升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和特长;

还可以幵展亲子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 师,对于孩子一生的性格、思想和心理品质都 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家长群体开展“怎样为人 父母”的专业化教育,真正做到让父母“持证上岗”

5、随着学科类教培机构“停摆”,原机构老师 如何“再就业

—部分教培机构老师在教育行业打拼多年,拥 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水平,可以通过考编进入 学校教师人才队伍,尤其在乡村教师稀缺的情 况下,教培机构老师的转型,能够为乡村教师 队伍注入新能量;

还有一部分教培机构老师可以进入教学科研人 才队伍行列,将上课的实践升华成理论,为教育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三、如何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 体,涉及众多部门职责,必须由党委和政府高 位统筹、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各项举措切实落地。


1、学校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不仅要严格管理 校外培训机构,更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 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意见》明确提出以下举措:

—要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

二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降低考试压力。

四是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习 回归班级,让知识回归课堂”的关键所在,老 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打造充满科技感和趣味性的“智慧课堂” 缩短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


(1) 首先要确保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课程应设尽设,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不搞题海战术”,不玩“作业游戏”,精选习题,精简作业,尽可能向课堂40分钟要质 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学会,把课堂主 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减少学生校外 培训需求,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回归校园;


(2) 其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抓实、抓细、抓好因材施教,开展好学情前测和教学后测,改变以往以“普遍认可的成功”统—要求、衡量学生的教学行为。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效果,布置共性作业和个性作业,设计开放包容的“大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并做好课后答疑及个别学生学科辅导等课后服务工 作,打通课内、课外的界限,实现课内、课外有机衔接。

同时,尽可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选择和开发有价值、有吸引力的社会实践、劳动技能、 文化体育、乡土人文等方面的校本课程,并精心组织幵展好各类兴趣小组、文艺社团、体育 俱乐部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求索的快乐、生 活的意义、成长的幸福。

3)再次,全面改革学生评价

改进传统、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机制,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完善综合性评价, 设计不同维度的评价标准、不同形式的评价方 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科学、全面的认 识。“双减”之前,对于学校来说,尽管在减轻学 生课业负担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教育模 式、教学方法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授课、作业、练习、考试是依然最常见的套路。相伴着'双减的实施,学校固有的教育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法必须改变,立足实际,放 眼未来,系统性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 “怎么减”,有效建立与“双减相适应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2、家长


家长要调整心态,提高认识,放下“包袱", 缓焦虑。从孩子的终身发展来考虑,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增加孩子对非学科类课程学习 的时间比例,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兴趣特长、 素质教育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 立家长学校,健全日常运行机制,配备家庭教 育指导专(兼)职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要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以线上 线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 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


(1)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

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 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 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2)二是更新育儿观念。

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 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3)三是融洽家庭氛围。

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 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 孩子排忧解难。


(4)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

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 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

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 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3、社会

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要发挥各方资源力量, 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1)一是提供校外活动场所和资源。

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博物馆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 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开放时间,特别是下午三点半之后、周末、寒暑假等,要向中小学生开放。


(2) 二是探索社区教育服务。

社区要建设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在课后时间 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提供活动场所。


(3) 三是宣传科学教育理念。

各类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科学育人理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等功利现象,不炒作考试成绩 排名和升学率,营造良好社会育人氛围。

 

今天,关于“双减”政策的热点话题就和大家学习完 了,在这里再跟大家梳理一下。


众所周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在1994年召开 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提出:“基础教育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今距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过去二十七载, 国家在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与改革。而现在各种减负政策的出台,让孩子和家长们没有了其他 “无法左右”的画笔。双减政策主要是从供给侧发力,想要从根本上减轻 学生负担,需求侧也要与之响应。


当学生和家长认为校外培训对于升学和各种学习资 源的获取意义不大,才会减少培训的需求。否则, 校外培训可能又会通过另外的端口,例如家教等途 径来进行培训,学生负担还是会以另一种形式表 现。


从需求侧入手,对现行的考试制度、升学制度、评价体系做出适当完善;中小学校更要规范老师行 为,禁止老师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老师要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在课堂上消化,在课堂上扎实学到位,才能避免课外培训的负 担。


“双减”并非一减了之,也并非意味着学生没有丝毫负担。


“双减”目标的达成、效应的发挥,离不幵家庭、学 校的协同配合、共同发力。

面对”双减'带来的新要求、新考验、新机遇,家庭 和学校的“双改”既是应对双减的必然要求,更是教 育改革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