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积累Day1:对校园欺凌防患于未然
来源: | 作者:晓玲 | 发布时间: 2023-06-30 | 2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段时间,网传三月中旬海南临高一名女孩遭遇校园霸凌,被多名女孩殴打。被打女孩的舅母刘女士称,被打的女孩今年13岁。
3月13日下午,有多名陌生女孩以"看她不顺眼"为由,多次殴打该女孩,并控制了其行动自由。刘女士说,她们以“如果逃跑报警,就去殴打父母”为由,数次对被打女孩进行威胁、恐吓。
18日,被打女孩自行逃脱,徒步跑回位于临高县城的家中,因害怕报复,告诉父母“只是不小心摔倒”。

校园欺凌

前段时间,网传三月中旬海南临高一名女孩遭遇校园霸凌,被多名女孩殴打。被打女孩的舅母刘女士称,被打的女孩今年13岁。


3月13日下午,有多名陌生女孩以"看她不顺眼"为由,多次殴打该女孩,并控制了其行动自由。刘女士说,她们以“如果逃跑报警,就去殴打父母”为由,数次对被打女孩进行威胁、恐吓。


18日,被打女孩自行逃脱,徒步跑回位于临高县城的家中,因害怕报复,告诉父母“只是不小心摔倒”。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但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指导意见严厉打击和治理,并取得了成果和影响,但仍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已经超出了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良知的底线。


近年来,关于校园 欺凌伤害事件的屡见报端,而在我们身边亦经常发生校园欺凌的侵害问题,甚至一些施暴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某些视频上的欺凌问题残忍程度在令人发指的同时亦让人心痛,校园欺凌的问题己经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校园欺凌的概述


(一)校园欺凌概念


校园欺凌专门研宄的研究是从1978年出版的,由挪威卑尔根大学心理学家(欧维斯)教授的《学校中的攻击;欺凌者与替罪羊》而开始的。


欧维斯强调了3个关键要素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界定:


(1)欺凌者有主观的恶意或攻击性;

(2)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力量不均衡;

(3)恶意行为具有重复性。


因此,欧维斯认为,当一个学生长期而重复的地处于来自其他学生或群体的负面行为中即定义为受到校园欺凌。


负面行为指的是致力于使他人遭受痛苦、故意给其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这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基本一致。校园欺凌主要通过语言攻击、人身伤害或其他方式,例如,做一些使他人不适的动作、制造传播有关他人的谣言或者有意孤立某一同学。


概念辨析:校园欺凌VS校园暴力


1、从概念来看

校园欺凌是指力量不均衡的主体之间的欺凌,校园暴力是力量均衡,且施为主体和受体为主体不局限为学生的暴力行为,包含校园欺凌。


2、从实施主体来看

校园暴力的施为主体是学生或者教师也可能是社会人员,而校园欺凌的施为主体只有学生;


3、从力量对比来看

校园暴力施为双方力量是均衡的或者是不均衡的,校园欺凌的施为双方力量不均衡;


4、从侵害方式来看

校园暴力的侵害方式包括了武力攻击、威胁、言语暴力、舆论暴力等,涉及到触犯法律,校园欺凌包括了身体侵犯、言语攻击侮辱,财物抢夺与藏匿,社交孤立,以网络为媒介的名誉伤害等;


5、从发生特点来看

校园暴力是具有突发性、偶然性行为也有持续性重复性行为,校园欺凌具有持续性或重复性;


6、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共同点

校园暴力以及校园欺凌的共同点在于具有故意、敌意的主观意图,造成了身心伤害、物的损失的不良后果。


(二)校园欺凌行为构的四个要素


一是施为者拥有主观的敌意或者用意;

二是行为实施者和受侵害者在力量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三是具有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

四是违背被欺凌者的意志会对被欺凌者造成心理、身体上的伤害或财物上的损失。


满足以上四个条的行为我们即认定为校园欺凌行为。


(三)类型研究者将欺凌问题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的身体欺凌;

2.直接言语欺凌;

3.间接欺凌。


直接身体欺凌是指施为方直接对受为方通过②分享打抢夺或破坏他人财物等伤害;

直接言语欺凌是通过语言口头方式,如辱骂、嘲笑、讽刺、起绰号等欺凌;

间接欺凌是第三方加入的通过第三方的欺凌,如造谣、离间、排斥等。

青少年早期的阶段如中小学以前两种类型为主,因为间接欺凌的参与者一般都需具备一定的心理成熟水平,尤其是认知和操纵别人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和技巧。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一)被欺凌者的角度分析原因


被欺凌者拥有“外部异常特征”的人容易成为受欺凌对象,例如身体肥胖、身体矮小、过于瘦弱、身体残疾、女性发育过早、打扮与众不同(过早戴眼镜)、特殊问题习惯(口吃、喜欢眨眼等)或讲异地方言等等。


这实际上是成人世界的投影——孩子们虽然天真,但并不代表着善良。


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求被群体认同和接纳,而外部特征的不一致性会使其成为“异类”,从而被排斥的可能性大过于其他拥有普遍特征的人。


从学生同伴关系与个性特征出发,自卑内向的学生更容易遭受欺凌,这一类学生比较怯懦无能、胆小怕事、对事物及其敏感。通常遭受欺凌的被害人,在班级中一般是不被人众人重视和喜欢接近的对象,没有朋友,没有人际支持,所以遭受欺凌的几率更大。


我们从之前谈及的欺凌带来的危害可以看到,被欺凌者的这种人格特征会因为被欺凌而强化,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1)施恶者通过欺侮,获得某种满足感和敬畏感。

(2)家长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要么不合时宜地盘问,要么选择性忽视,要么急怒攻心呵斥孩子受欺侮时的不作为。

(3)受辱同学被欺侮的样子太囧,让部分旁观同学觉得好笑,甚至嫌弃。然后,发展成不屑于和受辱同学交流。

(4)部分老师单方面觉得是"班级不够融洽,受欺凌的同学没有做到友爱同学"。

(5)将暴力作为唯一噱头的个别海外影视作品的影响,是拿暴力作为唯一噱头,没有任何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的影视。

(6)受辱同学感受不到外在的鼓励和动力,失去了内心的强大支持。甚至丢掉了起码的自尊和自保意识。

(7)在崇尚稳定和高效的中日韩,人们对不同性格不同样貌,或有着不同想法不同兴趣爱好的普通人,容忍度和接纳度太低。


而受欺凌者有些具备了上述特质。


(二)从欺凌者的角度分析原因


1、欺凌者人格特质


其普遍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认同感以及自身有优越感,同时研宄发现欺凌者可能缺乏自控能力和缺乏理智,从而表现出动作化人格,通过激进的语言或者动作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意愿。


2、欺凌者法律意识淡薄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对法律知识的教育与普及不够重视,尤其是中小学尤为明显,这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的缺失以及学校对于法律教育这一知识淡薄。


3、道德观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德育的笑缺


(三)家庭及父母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给予他们的往往是过多的溺爱,而对他们在成长上教育却放松了,这种教育方式过简单、粗暴,父母一般没有注意到自身问题对子女所带来的影响。

这种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方法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障碍与认识偏差,单亲家庭尤为严重。


2、家庭关系的和谐


不健全、不和睦的家庭,与有欺凌倾向的学生成正比,反之亦然,这说明了健康完整的家对于一个青少年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家长自身的素质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道德修养的缺失,政治觉悟的缺乏,对社会经常性的流露出各种不满地情绪,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子女成长;


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有着自私自利、欺买诈卖、惟利是图等不良问题,都不利于子女的成长。


(四)学校教育与管理不到位

1、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薄弱3、校园管理的疏忽


(五)社会因素的影响


1、校园欺凌的惩戒不足


因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校园欺凌长期以来多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执法问题。


2、媒介关于欺凌的宣传影响


媒介暴力的宣传,教育生态环境的问题,比如儿童的欺凌问题有时也是因为观看暴力影像,阅读暴力倾向书籍,即儿童对他人的这类攻击问题是一种盲目的模仿行为。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经验,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坑蒙拐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经受不住各种诱惑,致使他们产生了攀比和贪慕虚荣的心理,并盲目地做出一些冲动之事,如偷摸拐骗、敲诈勒索等事情。


三、校园欺凌的解决措施/对策


(一)树立法律保护意识


第一,要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律意识。

第二,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素质。


(二)远离矛盾和冲突


(三)自身素质道德的培养


(四)家庭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五)家庭要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


(六)家庭要与学校及班主任加强沟通


(七)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


(八)学校切实提高教师团队德育水平


(九)学校校园环境设计辅助预防犯罪


将校园环境设计与现代化高科技设备合理结合,对于校园内的建筑精心设计有利于安保部门对校园安全巡视的专门监控室,以便及时全面的了解整个校园内的安全情况。


(十)制定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制度


完善制定各种应急与防控制度,并严格履行各项职责,遵守各项纪律,各项举措安排到人、层层排查、实施到位,尽力减少和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十一)增加校园欺凌立法。


今天,关于“校园欺凌”热点话题就和大家学习完了,在这里再跟大家梳理一下。


校园欺凌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涉及到教育的诸多领域,关于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


近日,教育部也印发了《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行动方案》,再次强调了开启中小学欺凌行为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考试时很有可能会考察到相关知识点,所以,今天的学习大家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校园欺凌,大家需要明白它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第二,知道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建立起联结,包括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心里面的班杜拉的社会观察理论、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

第三,重点就在于成因分析和措施上,根据层次和主体,有选择地进行适当记忆即可,难度较小。


对于校园欺凌,我们要坚决说不!


作为学生,要自己保护好自己,防止相关事情发生,发生之后及时勇敢地说出来;

作为教师,面对校园欺凌的问题要给与被欺凌者爱护和支持,毕竟生命是可贵,我们爱护自己的时候也要爱护别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在考试中增加亮点,谢谢大家!